近期,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肖飞事件在网络上掀起惊涛骇浪,引发舆论持续追问,不仅让肖飞个人职业生涯终结,更使北京几大著名医院陷入舆论困境。这一事件绝非孤立个例,它为公立医院,尤其是三级公立医院应对舆论态势敲响了警钟,提供了深刻启示。
肖飞事件的发酵过程堪称迅速且影响广泛。从被妻子实名举报婚内出轨多名医护人员,到手术中途擅自离岗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再到其出轨对象董某莹的医学资质及“4+4”培养项目引发争议,每一个细节都触动着公众敏感的神经。随着事件在网络上的传播,网友们纷纷表达愤怒与质疑,对医生的职业道德、医院的管理监督以及医学人才选拔机制产生了信任危机,使得北京地区多家医院都被置于舆论的聚光灯下,陷入极为被动的局面。
一、事件暴露的问题
从医院管理层面来看,对医护人员的日常监管存在明显漏洞。肖飞长期的出轨行为以及手术中途离岗这样严重违反职业操守的事件,在医院内部却未能及时发现并制止,反映出医院在对员工的品德教育、职业行为规范监督等方面工作的缺失。医院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无法及时察觉和纠正员工的不当行为,使得问题积累并最终爆发,给医院声誉带来极大损害。
从危机应对角度分析,除中日友好医院迅速对肖飞作出处理外,其他涉及的医院在事件发酵初期反应迟缓,缺乏有效的危机公关策略。在信息传播极为迅速的互联网时代,医院未能在第一时间掌握舆论主动权,没有及时回应公众关切,导致谣言和猜测肆意传播,进一步加剧了公众对医院的不信任感,让自身陷入舆论的泥沼难以自拔。
二、公立医院应对舆论态势的启示
(一) 建立健全舆情监测预警机制
三级公立医院应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舆情监测体系,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社交媒体、新闻媒体等各类平台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捕捉与医院相关的舆情信息。一旦发现负面舆情,能够迅速发出预警,为医院应对争取宝贵时间。比如,通过设置关键词预警,当出现涉及医院员工负面行为、医疗事故等敏感词汇时,系统自动提醒医院舆情管理部门,做到早发现、早介入。
(二) 提升危机公关能力
1. 快速响应:在舆情爆发后,医院应第一时间表明态度,主动发声。不能采取拖延、回避的态度,以免引起公众更大的反感。像中日友好医院在收到实名举报材料后,立即组织调查核实工作,并第一时间对肖飞作出停职处理决定,这种快速响应的做法值得肯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公众情绪,掌握舆论主动权。
2. 坦诚沟通:与公众进行坦诚、透明的沟通至关重要。医院要如实公布事件调查进展和处理结果,不隐瞒、不歪曲事实。在回应公众关切时,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专业术语造成沟通障碍。同时,要积极倾听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展现出解决问题的诚意和决心。
3. 统一口径:医院内部各部门在应对舆情时应保持统一的口径,避免出现不同部门说法不一致的情况,否则会进一步加剧公众的困惑和质疑。建立专门的新闻发言人制度,由新闻发言人代表医院对外发布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三)加强内部管理与监督
1. 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培训,将医德医风建设纳入医院日常管理工作中,通过开展案例分析、专题讲座等形式,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让他们深刻认识到自身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2. 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建立健全内部监督考核机制,加强对医护人员工作行为和职业操守的监督。除了日常的工作考核外,还要将职业道德表现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对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例如,设立内部举报渠道,鼓励员工对不良行为进行监督举报,对举报属实者给予奖励。
(四) 注重品牌建设与维护
在平时,公立医院应注重自身品牌建设,通过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等方式,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一个具有良好品牌形象的医院,在面对舆情危机时,往往更容易获得公众的理解和信任。医院可以通过宣传优秀医护人员的事迹、展示医院的科研成果和医疗技术优势等方式,提升医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肖飞事件为三级公立医院应对舆论态势提供了一次深刻的教训。公立医院只有高度重视舆情管理,建立完善的舆情监测预警机制,提升危机公关能力,加强内部管理与监督,注重品牌建设与维护,才能在复杂多变的舆论环境中保持稳定发展,赢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更好地履行救死扶伤的社会责任。
